一、教育学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 )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答案:A
2.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 )
A.神话
B.生产劳动
C.本能
D.无意识模仿
答案:B
3.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是( )
A.教学指导书
B.教学参考书
C.教材
D.教案
答案:C
4.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熟悉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做好工作计划和总结
答案:B
5.称赞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育家是( )
A.加里宁
B.苏霍姆林斯基
C.巴班斯基
D.陶行知
答案:A
6.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得知识、技能,体现了课外校外教育的( )
A.自愿性
B.灵活性
C.实践性
D.直观性
答案:C
7.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是( )
A.复式教学
B.分组教学
C.个别教学
D.班级授课制
答案:D
8.“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段话讲的是( )
A.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B.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C.直观性的教学原则
D.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答案:D
9.“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个人”的提出者是( )
A.苏霍姆林斯基
B.马卡连柯
C.加里宁
D.陶行知
答案:B
10.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
A.道德的活动
B.品德的活动
C.政治素质的活动
D.法纪观念的活动
答案:B
11.西方的部教育著作是( )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民主主义与教育》
答案:A
12.马克思主义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旧的社会分工
B.生产力水平低下
C.资本主义制度
D.阶级剥削
答案:A
二、教育学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素质教育是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答案:错误或不全面。素质教育应该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促进学生“双基”的掌握,发展智力、能力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
14.教材就是指教科书。
答案:错误或不全面。教科书只是教材的表现类型之一,教材还可以包括音像教材、教学软件等。
三、教育学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
答案:教育主要受以下四方面规律的制约:
(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人的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受教育者的发展潜力;
(4)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16.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7.简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答案:(1)教材建设的突破;
(2)教学组织类型的突破;
(3)师生关系的突破;
(4)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5)扩大了教学规模。
四、教育学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年轻的黄老师每次教完生字后,总是让学生回去把每个生字抄10遍,准备第二天听写,但学生的生字听写成绩总是不理想。黄老师想,肯定是抄写不够,又让学生每个生字抄20遍甚至30遍.但学生的听写成绩仍没有明显提高。黄老师逐渐意识到,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需要改进。通过思考,黄老师向学生宣布了“新规定”:老师不专门布置生字抄写作业,但要季生保证第二天的听写过关。于是,在学生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习字方法。除了抄写外,有的学生口读、手写、心记“三管齐下”;有的学生将生字做成卡片,随时随地记一下;有的季生采用组词、造句、编顺口溜的方法……结果,学生的听写成绩非但没有下降,还大有提高。问题:请用。巩固性教学原则”的相关原理分析案例中黄老师的“新规定”出台前后教学效果不同的原因:
答案:(1)巩固性教学原则的基本含义: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
(2)贯彻巩固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②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
③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
④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
(3)案例分析:在“新规定”出台之前,黄老师对巩固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和贯彻要求的理解存在偏差,在教学中所采用的巩固方式单一,机械重复训练较多,既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新规定”的实施,表明黄老师已经较好地理解、把握了巩固性教学原则的内涵及其贯彻要求,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心理学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人脑把具有相同的、一般特征的事物归到一定的类别中去,是思维过程的哪个环节( )
A.具体化
B.抽象
C.分析与综合
D.系统化
答案:D
20.社会态度的结构主要有三种成分,即( )
A.认知、情感、行动
B.认知、情感、知识
C.情感、知识、认知
D.情感、行动、知识
答案:A
21.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而分散注意力,这属于(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注意的动摇
答案:B
22.人们对所感知的对象形成清晰的映象,而对周围其他的事物只是当作陪衬和背景,这是知觉的哪一种特性(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B
23.对人名、地名、定理等的记忆属于( )
A.内隐记忆
B.情景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
答案:D
24.在全体人口中,智力呈( )
A.常态分布
B.偏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答案:A
25.我国较多的心理学家认为,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
A.应变能力
B.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C.想象力
D.直觉思维能力
答案:B
26.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哪一种情绪状态( )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答案:B
27.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 )
A.主观认识
B.内化过程
C.态度体验
D.外显状态
答案:C
28.个体对某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属于态度的( )
A.深刻维度
B.强度维度
C.中性维度
D.外显维度
答案:A
29.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的为( )
A.统计分析
B.社会规范
C.主观感受
D.人际关系协调
答案:D
30.智力的二因素论,将智力分为普通因素和特殊因素,首先提出这一理论的是( )
A.吉尔福特
B.斯皮尔曼
C.加德纳
D.斯坦伯格
答案:B
六、心理学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人对同一个目标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斗争是双趋冲突。
答案:错误。趋避冲突,又称为接近一回避型冲突,指一个人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的矛盾的内心冲突。
32.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优劣之别。
答案:正确。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它只给人们的言行涂上某种色彩,但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也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含义。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核心的人格差异。性格有好、坏、优、劣之分,能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七、心理学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简述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答案:联系:
(1)两者都属于稳定的人格特征;
(2)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彼此制约。
区别:
(1)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
(2)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
(3)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出现较晚;
(4)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34.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答案:(1)自我意识正确;
(2)人际关系协调;
(3)性别角色分化;
(4)社会适应良好;
(5)情绪积极稳定;
(6)人格结构完整。
35.简述影响无意注意的主客观因素。
答案:影响无意注意的客观因素:
(1)刺激物的新异性;
(2)刺激物的强度;
(3)刺激物对比的差异性;
(4)刺激物的变化与运动。
影响无意注意的主观因素:
(1)主体的需要、兴趣和期待;
(2)情绪和生理、心理状态的影响;
(3)知识经验的影响。
八、心理学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谈谈影响人格形成的诸因素。
答案:(1)生物遗传因素。
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②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
③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
(2)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
(3)学校教育因素。学生只有在学校里通过学习与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自己优良的人格特征,才能顺利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学生通过课堂教育接收系统的科学知识,同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此外,校风、班风、教师的言行等都是影响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4)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地“嵌人”整个文化形态里。
(5)个人主观因素。环境因素必须通过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
手机:18560107511
Q Q:1926272777
公司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碧桂园凤凰中心
Copyright © 滨州国航教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