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美国东南部农田弃耕后恢复演替,这是一种( )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
答案:B
2.一般海拔高度每升高l00 m,温度大约下降( )
A.0.3℃
B.0.6℃
C.0.9℃
D.1.2℃
答案:B
3.骆驼的血液里含有一种特别的蛋白可以保持血液的水分,这是动物对环境的湿度的一种( )
A.体型构造的适应
B.行为的适应
C.生理的适应
D.遗传的适应
答案:C
4.下列各状态不属于初级生态系统的有( )
A.海水无机盐成分增加
B.自组织和自协调能力形成并得到加强
C.能量传递、转化过程更复杂
D.原始动物的出现
答案:B
5.陆地生态学和水域生态学的划分标准是( )
A.生物类群
B.生物栖息场所
C.生态学与其他科学的交叉
D.应用领域
答案:B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捕食的一项是( )
A.根瘤菌生存在豆科植物中
B.寄生蜂将卵产在昆虫卵内
C.寄生物从宿主获得营养
D.狼吃兔子
答案:A
7.大环境的气象条件称为大气候,大气候是记录离地面一定高度的平均气象条件,这一高度在( )
A.1~3 m
B.1.5 m以上
C.1.5 m以下
D.无限制
答案:B
8.下列不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
A.水稻
B.黄瓜
C.大豆
D.玉米
答案:B
9.某种植物以大树作附着物,借以得到适宜的阳光和其他生活条件,但并不从附着的树上吸取营养,这属于( )
A.互利共生
B.偏利共生
C.寄生
D.他感作用
答案:B
10.下列不是导致生态失调的原因的是( )
A.人口增长过快
B.滥用资源
C.自然灾害过频
D.经济与生态分离
答案:D
11.下列不属于碳循环途径的是( )
A陆地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素交换
B.海洋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素交换
C.陆地生物与海洋生物之间的碳素交换
D.化石燃料燃烧参与的碳循环
答案:C
12.受局部条件影响发育而成的土壤是( )
A.地带性土壤
B.隐地带性土壤
C.非地带性土壤
D.泛域土
答案:B
13.生物群落的竞争过程是一种( )
A.被动过程
B.主动过程
C.消极过程
D.扩散过程
答案:B
14.有关数量金字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食物链顶位的肉食动物,数量很少
B.食物链上各环节生物个体数目相同
C.数量金字塔不是一个“正”的锥体形状
D.食物链的始端生物个体数量不多
答案:A
15.全球范围内,影响陆地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因素不包括( )
A.日光
B.温度
C.面积
D.降水量
答案:C
16.在生态学分支学科中,按组织层次分类,生态学可分为( )
①个体生态学②种群生态学③群落生态学
④生态系统生态学⑤景观生态学⑥全球生态学
⑦区域生态学
A.①②③⑦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17.营养物质循环的研究阶段不包括( )
A.主要元素在系统内的循环
B.氮、磷的循环周期
C.元素的相互关系
D.元素循环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的关系
答案:B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协同进化关系的是( )
A.寄生物与宿主
B.大象与企鹅
C.羊与草
D.猎豹与瞪羚
答案:B
19.生物生存都有自己固定的温度幅度。只能生活在冰点温度范围内的生物属于( )
A.窄温生物
B.广温生物
C.窄温好冷生物
D.窄温好热生物
答案:C
20.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 )
A.综合因子
B.一般生态因子
C.替代因子
D.限制因子
答案: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个空,每空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21.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内个体的__________。
答案:年龄分布状况
22.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一个种群的密度如何,最后产量差不多都是一样,这属于__________法则。
答案:最后产量恒值
23.当资源不足时,物种之间为利用资源而产生的竞争称为__________。
答案:资源利用性竞争
24.种群密度可分为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也可分为粗密度和__________密度。
答案:生态(或经济)
25.物种形成方式可分为异域性物种形成、邻域性物种形成以及__________。
答案:同域性物种形成
26.随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内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群落组成及其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__________。
答案:群落演替
27.某些植物能够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产物来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
答案:他感作用
28.__________是指生物体内的生态因子的总和。
答案:内环境
29.某森林现存量为324 t/hm2,年净生产量为28.6 t/hm2,则其更新率为0.088,全部现存量更新一次约需要__________年。
答案:11.4
30.根据生态系统的环境性质划分,生态系统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__________两大类。
答案:陆地生态系统
31.饶基耶尔(Raunkiaer)将不同地区植物区系的生活型谱进行比较,归纳得出四种植物气候,其中有潮湿热带的高位芽植物气候与热带和亚热带沙漠的__________气候。
答案:一年生植物
32.生物群落具有一系列结构特点,包括形态结构、生态结构和__________。
答案:营养结构
33.光照强度是指__________上光通量大小。
答案:单位面积
34.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
答案:生物群落
35.土壤是由固体(无机体和有机质)、液体(土壤水分)和__________组成的三相复合系统。
答案:气体(或土壤空气)
36.北方针叶林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地区,它的分布区域属__________。
答案:寒温带
37.群落复合体与群落镶嵌不同,群落镶嵌是指一个群落内部的__________,而群落复合体则是不同群落地段相互结合的现象。
答案:水平分化
38.植物的病原真菌与该种植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答案:寄生
39.种群较长期地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称为__________。
答案:种群平衡
40.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有植被破坏、__________和食物链被破坏等。
答案:生物种类的减少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l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次。( )
答案:√
42.海洋是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 )
答案:×
43.热带草原中典型的食草动物是长颈鹿、斑马等。( )
答案:√
44.从沿海向内陆延伸,降水逐渐减少,生态系统生物量也逐渐减少。( )
答案:√
45.浮游生物增长形成“赤潮”的种群动态是不规则波动。( )
答案:×
46.荞麦、甘薯和烟草属耐碱性作物。( )
答案:×
47.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 )
答案:×
48.K对策生物一旦受到危害而种群下降就难以恢复。( )
答案:√
49.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所以没有特殊的研究对象。( )
答案:×
50.草木群落没有分层现象。( )
答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简述偏利共生和互利共生,并举例说明。
答案:(1)偏利共生指共生的两种生物,一方得利、而对另一方无害。例如,某种植物以大树作附着物,借以得到适宜的阳光和其他生活条件,但并不从树上吸取营养,这属于长期性的偏利共生关系。又如,林间的一些鸟类,在植物上筑巢,这属于暂时性的偏利共生关系。
(2)互利共生指两个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互相得益,共生的结果使得两个种群 都发展得更好。如异养生物完全依赖自养生物获得食物,而自养生物又依赖异养生物得到矿质营养或生命需要的其他功能。
52.简述环境、生态环境和生境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环境是指围绕着生物体或者 群体的所有生态因子的集合,或者说是指环境中对生物有影响的那部分因子的集合;生境则 是指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其中包括生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
53.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与标志。
答案:概念:在一定时问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标志:能量和物质输入、输出平衡,生物种类和数目相对稳定,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的营养结构相互协调。
五、论述题:54小题,20分。
54.试述种群调节机制的几种学说。
答案:种群的数量变动,反映着种群出生和死亡、迁出和迁入的相互作用,因此.一切影响出生率、
死亡率和迁移率的因素,都同时影响着种群的数量动态。不同的生态学家提出不同的学说 来阐述种群的调节机制。
(1)生物学派认为,群落中的各个物种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利用的,从而使种群数量处于相 对的稳定平衡;当种群数量增加,就会引起种问竞争加剧,结果导致种群的数量下降,这种 观点属于密度制约论,其中食物因素在生物因素中有重要地位。
(2)气候学派认为,种群数量是气候因素的函数,气候改变资源的可获性,从而改变环境容量。
(3)不同于上述学派,自动调节学派将焦点放在动物种群内部,而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外源性 因素上。自动调节学派强调种内成员的异质性,异质性可能表现在行为上、生理特征上或 遗传特征上;他们认为种群密度的变化影响了种内成员,使出生率、死亡率等种群参数变 化;把种群调节看成是物种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它经自然选择,带来进化上的利益。自动调 节学说又分为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和遗传调节等。
①行为调节学说认为动物社群行为是调节种群的一种机制,以社会等级和领域性为例,这 两种行为都使个体间消耗能量的格斗减到最小,使空间、资源、繁殖场所在种群内得到最有利于物种整体的分配,并限制了环境中的动物数量,使食物资源不至于消耗殆尽。这样,种内划分社会等级和领域,限制了种群不利因素的过度增长,并且这种“反馈作用”随种群密度本身的升降而改变其调节作用的强弱。
②内分泌调节学说强调种群数量上升或下降受生理反馈机制作用而受到抑制或停止。
③遗传调节学说重视个体遗传的素质,认为个体遗传素质的不同是决定种群的适应能力以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而这种遗传素质是亲代遗传下来的,所以种群密度的变化是建立在种群内行为以及生理和遗传变化的基础之上,在下一代或几代调节中反映出来的。
手机:18560107511
Q Q:1926272777
公司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碧桂园凤凰中心
Copyright © 滨州国航教育 版权所有